「供暖系统漫谈」从系统角度解析如何实现供暖的舒适性?

日期:2019-04-01 13:47:45   来源:博容   阅读:0

编者:上期谈到,供暖系统是一套客户体验的保障体系,核心是客户体验,支撑客户体验的因素主要包括舒适性、安全性、节能性、稳定性、方便性等几个方面,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对这些特性的实现,进一步展开探讨。

 
本期首先探讨的是供暖系统的舒适性,因为舒适性是供暖系统的核心和基础,用户需要供暖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生活的舒适性,如果偏离了这个主题去谈节能和安全等其他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概念好像很简单而且很清晰,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偏离这个主题。经常有朋友说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客户贪图便宜,只能进行价格竞争等,没有把焦点放到客户的真正需求上。如果在不保障供暖效果的前提下贪图便宜,那么客户不安装供暖系统不就好了。
 
实际上客户需要的便宜是指在同样效果下花最少的钱,当我们提供的供暖系统所呈现的供暖效果与其他企业没有区别,那么就只能用低价格来满足客户对于“便宜”的需求了。
 
当然,还可以换一种思路,比如用同样的钱让客户得到更好的体验,或者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保障,这种体验的差别首先要围绕舒适性做文章。
 
 
“舒适性”的概念
 
首先,明确一个观念:舒适性只能是一个系统层面的概念,而绝不是产品层面能够回答的问题。就像我们不能说自家的壁挂炉或者散热器就比别家企业的壁挂炉或者散热器更舒适,或者说我们不能认为“汽车跑的快慢是取决于轮胎的不同”一样。因此围绕舒适性必须从系统上做“文章”,而不能停留在产品本身上。
 
其次,舒适性是一种主观体验,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客户满意才是标准,并不是简单的温度体现。现在我们探讨的是让大多数人能够满意的温度及对舒适性需求的问题。
 
按照热力公司供热标准室温只需达到16℃~20℃即可,那么这个标准就有点低了,因为当室温在15℃时人体就会感觉冷了,而从实际经验中得出保持室温在18℃~22℃时绝大多数用户才会觉得舒适。
 
在这里给大家提一个醒,不要轻易答应客户对于温度过高的要求,避免因为天气变化等因素达不到客户要求而引起投诉,比如有的客户要求保证室温在26℃以上,甚至还有“奇葩”用户,在家中铺设木地板时要求室温达到30℃以上,30℃估计在夏天也需要开空调降温!
 
过高的室温不但不舒适、不健康,也不利于节能。按照统计数据,室温每升高1℃供暖能耗增加8%~10%,也就是说如果用户的室内达到18℃就可以满足其对舒适性的需求,那么当室温达到26℃时,则意味着能耗将增加64%~80%。
 
特别是独立供暖,其供暖费用还会大幅度增加,到时候用户又该找你投诉说供暖系统太费气了。除了室内空气温度外,其实地面温度、墙面温度、窗户温度等都会影响舒适性,因为这些地方的表面构成——辐射供暖或者辐射供冷环境,还有不对称辐射,比如地面温度高,就会给人体供热,使人体散热减少,反之窗户等处温度较低就会给人体供冷,使人体加大散热。
 
合适的环境及周遭表面的温度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的舒适性,因此不能简单的以室内空气温度作为标准。
 
 
不同供暖方式舒适性的比较
 
站在供暖系统的角度,舒适性的保障是通过室内周遭环境的温度来实现的,但不同的供暖方式其体验也是有差别的。目前,常见的供暖主要有四种方式:
 
1、采用电油汀等局部供暖的方式。
这种方式形成局部高温热点,但整个房间的空气温度和墙面、地面温度都很低,因此不可能提供舒适的体验,只是临时过渡性措施。
 
2、中央空调风盘等。
这种方式主要通过热空气强制对流方式加热空气温度,但由于风盘本身在高处,加热时热空气很容易在高空循环,为了让热空气能够向下吹需要用高速的热风强制循环,很容易给人一种头昏脑涨的感觉;同时这种方式很难让底部冷空气向上进行加热,房间里的墙面、地面等物品表面温度也难以升高,因此供暖体验非常不好,是一种最不舒适的方式。
 
3、散热器供暖。
这是一种较早的采暖方式,通过散热器实现空气对流,能够让底部冷空气被动加热,从而让房间内的空气温度被加热。同时,散热器也是一个辐射热源,部分热量通过辐射的方式直接穿透空气,作用到人体和墙面、地面等物体上,让房间的周遭环境温度比较均匀,供暖体验远好于前面两种方式。
 
4、地暖供暖。
通过对地面整体进行加热,让地面温度高于房间空气和墙面等温度,通过热辐射方式给人体和其他物体加热,所提供的周遭环境更适宜一些,舒适性也更好。
 
 
关于地暖和散热器供暖的舒适性比较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支持地暖的说地暖头凉脚热符合中医的养生理论,更有利于健康;支持散热器的说地暖有扬尘,甚至有辐射危害导致宝宝畸形等,各种流言满天飞,但有很多已经偏离了技术和事实的探讨,变成了营销的“套路”了,而业内很多朋友也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导致谬误不断。
 
在探讨舒适性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地暖扬尘的问题,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因为一个良好的地暖系统其地表面温度只有24℃~26℃,与20℃左右的室温相差很小,地暖本身不是靠加热空气散热,而是通过热辐射穿透空气直接作用到人体和房间墙面上,靠近地面的空气并不会被过度加热,并且地面温度是属于整体加热而不是局部加热,不会出现想象中那种“地面空气向上飞扬”的现象;相反,散热器一般采用高温热源,主要靠对流加热房间空气,表面温度可达50℃以上,相接触的空气被加热后上升,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同时需要地面底部的冷空气进行补充,形成室内的空气循环,即空气流动性远远大于地暖,空气中的灰尘更不容易沉降到地面,这一点散热器积尘或上方墙面上黑色的灰尘痕迹就是证明。地暖脚热头凉式的舒适,是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地暖控制基础上,比如室温在18℃~22℃,地表面温度在24℃~26℃,一般不超过28℃,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
 
但是地暖供暖也有太多不舒适的情况发生:室温超过30℃,家里要开窗户散热降温;地面温度达到40℃以上,站在地上时间长了烫脚。这种情况在集中供热没有安装混水的地方很常见,有些地方集中供热水温超过80℃直接送到地暖管道中,瓷砖都可能会因热胀冷缩而开裂,还谈什么舒适性呢?
 
同时,使用地暖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当用户在卧室用实木地板,还有落地床、落地衣柜等家具时,卧室地面的热量很难散发到房间里,即使供水温度与其他采用地砖的房间一样,也会导致卧室较冷,这种情况下采用不受地面影响的散热器或者在窗户底部再增加一个散热器会更好。至于散热器供暖在室温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对于保温良好的房间而言,可以采用低温散热器供暖,使房间上下温差只有1℃~2℃,在人体感知的范围内不会有明显的脚凉头热现象,散热器同样可以实现较好的舒适性。但是如果房间保温不良,或者散热器安装位置不合适,会造成室内温差较大,降低供暖的舒适性。
 
 
另外,还要注意地暖和散热器的另一个重要差异点:对于湿法地暖而言,由于蓄热层的存在导致其热惰性高,也就是无论升温还是降温速度都较慢,即使短时间开窗换气或者停止供暖对房间温度影响也较小,比较适合间歇供热的集中供暖用户,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舒适性体验。散热器则蓄热能力相差很多,停止供暖后房间温度也会很快降下来,开窗换气后空气温度降低较多,人体会感觉不舒适,对于间歇供暖的集中供热房间温度波动过大,不太适宜采用。
 
当然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像地暖蓄热量大,但室温调节的及时性就差了,当然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可编程温控器或者互联网温控器进行提前操作来改善。而采用散热器供暖基本可以实现即开即用,回家后半个小时室温就能明显改善,对于南方用户来说壁挂炉+散热器供暖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舒适性会差于地暖。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地暖,有过体验的人也会选择地暖。
 
本文由博容总经理申国强先生原创,发表于《地暖月刊》第150期,敬请关注!
Copyright © 郑州博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